基于国际BBCH编码系统(Biologische Bundesanstalt Bundessortenamt und Chemische Industrie)开展沙米的表现性研究。
该研究通过腾格里沙漠的实验田中对典型基因型的沙米进行田间观察和生长记录,确定了沙米九个主要生长阶段及其次级阶段的顺序和时间进程。沙米生长阶段:包括种子萌发、叶片发育、主枝形成、主茎伸长、花序出现、开花、果实发育、成熟和衰老等阶段。特别是沙米的生长序列揭示了一个独特的阶段BBCH21,即第一对主枝的伸长发生在主茎可见伸长之前。
沙米BBCH量表的建立,为沙米的形态变异量化、遗传研究和种质创新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有助于加速沙米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驯化进程。这篇文章为沙米的驯化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和土地沙化的背景下的驯化研究。
论文发表在《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题目为《ABBCH-scale code for the phenology of sand rice (Agriophyllumsquarrosum (L.) Moq.).》第一作者为冉瑞兰博士,通讯作者为赵鹏善研究员。本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的支持。